书籍简介
核心内容
人生轨迹
童年觉醒: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贫寒音乐家庭,幼年展露惊人天赋,被公爵誉为“在世的莫扎特”,却在父亲酗酒、家庭破产后被迫承担生计。
青年反抗:青年时期因批判音乐界的虚伪与权贵,逃亡巴黎,经历失业、流亡与精神崩溃,最终在友人奥里维的支持下重拾创作信念。
中年升华:与意大利女子葛拉齐亚相爱却因现实阻隔分离,晚年隐居瑞士,完成宗教音乐创作,达到“清明高远”的精神境界。
主题思想
艺术与自由:通过主人公的创作历程,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与异化,倡导艺术应扎根于真实人性。
英雄主义: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反抗不仅是个人抗争,更象征人类对抗命运与平庸的精神觉醒。
跨文化融合:小说融合德意志的深邃、法兰西的细腻与意大利的热情,构建“人类和谐”的音乐理想。
创作背景
罗曼·罗兰耗时20余年完成,从1890年构思至1912年出版,期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作品成为对欧洲社会危机的回应。
受贝多芬、托尔斯泰等思想影响,强调“道德与艺术的统一”,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价值
叙事结构:以音乐意象贯穿全篇,分“黎明”“反抗”“复旦”等阶段,形成“思想交响乐”般的宏大叙事。
人物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兼具桀骜与悲悯,反派如奥里维的软弱、葛拉齐亚的隐忍均具深刻人性。
全球影响:被译成50余种语言,傅雷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被誉为中文经典,豆瓣评分9.3。
译者献词
译者弁言
献词
原序
卷一·黎明
第一部蒙蒙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
第二部天已大明,曙色仓皇飞遁
第三部日色喉咙微晦
卷二·清晨
第一部约翰·米希尔之死
第二部奥多
第三部弥娜
卷三·少年
第一部于莱之家
第二部萨皮纳
第三部阿达
卷四·反抗
卷四初版序
第一部松动的沙土
第二部陷落
第三部解脱
卷五·节场
卷五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六·安多纳德
卷七·户内
卷七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八·女朋友们
卷九·燃烧的荆棘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十·复旦
卷十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约翰·克利斯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