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绫辻行人(1960年生),日本新本格派推理旗手,京都大学推理研究会成员,师从岛田庄司。
创作背景:受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启发,结合建筑诡计与心理博弈,开创“馆系列”先河。
核心主题:通过孤岛连环杀人案,探讨复仇、人性异化与“正义”的边界。
核心设定
十角馆建筑:中村青司设计的十角形建筑,所有家具均为十角形,暗藏密室与机关(如地下室暗道)。
案件主线:
第一阶段:推理社七人受邀至十角馆集训,发现中村青司死亡悬案(妻子、佣人被杀,蓝屋焚毁)。
第二阶段:成员接连遇害,死亡顺序与手法模仿蓝屋惨案(勒颈、毒杀、钝器击打),桌上摆放“侦探-凶手-受害者”塑料牌。
第三阶段:幸存者埃勒里与范达因互指为凶手,最终十角馆大火焚毁,全员死亡。
真解答:凶手为范达因(本名守须),利用橡皮艇往返角岛与本土,通过毒药、密室与心理误导完成复仇。
叙事结构
双线并行:岛内谋杀与岛外调查(江南、岛田洁、守须)交织,拼凑真相。
元推理设计:书中角色讨论“侦探小说套路”,打破第四面墙(如埃勒里嘲讽“凶手总爱用毒药”)。
艺术特色
建筑诡计:十角形结构与密室手法为核心,如毒咖啡随机分配、地下室暗道逃脱。
心理惊悚:通过日记、对话碎片逐步揭露角色阴暗面(如守须对千织的扭曲爱恋)。
社会隐喻:映射日本社会对“异常者”的排斥(如守须因父亲出轨被家族边缘化)。
影响与评价
被《本格推理杂志》评为“新本格里程碑”,豆瓣阅读评分8.3,读者称其“推理版的《罗生门》”。
影视化多次尝试,2024年日剧版因“忠于原著诡计”引发热议。
作者序言
序幕
第一章 第一天•岛
第二章 第一天•本土
第三章 第二天•岛
第四章 第二天•本土
第五章 第三天•岛
第六章 第三天•本土
第七章 第四天•岛
第八章 第四天•本土
第九章 第五天
第十章 第六天
第十一章 第七天
第十二章 第八天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