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书籍简介
作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
出版时间:1871-1872年(首次连载于《俄罗斯通报》)
主题:虚无主义、革命暴力、信仰危机、人性异化
文学地位:陀氏思想巅峰之作,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预言书”与“虚无主义者的群像解剖”。
内容梗概
小说以19世纪俄国社会为背景,围绕虚无主义者群体展开,核心线索是彼得·韦尔霍文斯基领导的恐怖组织“人民惩治会”策划的暗杀事件,影射真实历史中的涅恰耶夫案件。主要人物包括:
斯塔夫罗金:贵族青年,虚无主义哲学家,以挑衅上帝、纵欲堕落为反抗方式,最终精神崩溃自杀。
彼得·韦尔霍文斯基:阴谋家,利用青年理想主义煽动暴力,原型为涅恰耶夫。
沙托夫:革命者,因反对组织被暗杀,象征理想主义者的毁灭。
基里洛夫:建筑师,提出“无神论自杀论”,通过自杀证明人类可成为“新上帝”。
故事通过多线叙事,揭示虚无主义如何摧毁道德、撕裂社会,并最终导向暴力与混乱。陀氏借群魔之口,批判革命理想主义的空洞性与道德虚无的致命诱惑。
核心思想
虚无主义的反噬:
陀氏认为,否定上帝与道德的虚无主义必然导致暴力和混乱。书中恐怖分子以“消灭宗教、废除继承权”为口号,却沦为权力欲望的奴隶。
斯塔夫罗金的堕落轨迹(纵欲、诱奸幼女、精神自杀)象征虚无主义对个体的腐蚀。
信仰的救赎意义:
通过基里洛夫的自杀与沙托夫之死,陀氏探讨“无神论能否支撑人类尊严”,最终指向东正教信仰对混乱的救赎。
群体暴力的非理性:
彼得·韦尔霍文斯基利用青年对自由的误解,煽动无目的暴力,映射革命运动中理性丧失的危机。
主要人物表 1
第一部 1
第一章 代前言: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阁下生平二三事 3
第二章 哈尔王子;提亲 36
第三章 别人的罪孽 74
第四章 跛脚女人 119
第五章 聪明绝顶的毒蛇 152
第二部 201
第一章 夜 203
第二章 夜(续) 253
第三章 决斗 278
第四章 万众期待 290
第五章 盛会之前 312
第六章 忙碌的彼得·斯捷潘诺维奇 336
第七章 咱们的人 381
第八章 伊万王子 405
第九章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遭搜查 416
第十章 海盗。不祥的早晨 426
第三部 449
第一章 盛会开场 451
第二章 盛会告终 479
第三章 了断的情史 507
第四章 最后的决定 530
第五章 天涯倦旅 554
第六章 多事之夜 586
第七章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最后的漂泊 618
第八章 大结局 653
补遗 665
第九章 在吉洪处 667
译后记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