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剧情简介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书籍简介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政治学博士生导师刘擎的经典著作(2021年1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旨在系统梳理西方现代思想的核心脉络,帮助读者理解现代社会的深层逻辑与精神困境。全书以19位西方思想家​(如韦伯、尼采、萨特、阿伦特、波普尔等)的理论为经纬,结合“古今之变”“现代性困境”“自由与正义”等核心议题,构建了一套理解现代世界的认知框架。

核心内容与特色
​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全书分为三部分展开:
​思想奠基​:以韦伯的“理性化”理论为核心,解析现代社会的起源(如“世界的祛魅”“诸神之争”“现代的铁笼”);
​困境剖析​:聚焦尼采、萨特、弗洛伊德等思想家对“虚无主义”“异化”“自由悖论”的批判(如尼采的“人生虚无”、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出路探索​:通过罗尔斯、哈贝马斯、桑德尔等学者的理论,探讨“正义社会”“公共理性”“多元价值”的可能路径。
​融合思想史与现实问题​:
作者并未停留在抽象理论,而是将思想与当代生活结合——如用“工具理性”解释“996困境”,用“单向度的人”批判消费主义,用“平庸之恶”反思网络暴力,让读者看到思想如何介入现实。
​通俗性与学术性兼顾​:
作为“得到APP”课程的录文延伸,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晦涩的哲学术语,同时保持了学术严谨性。书中既有尼采“上帝已死”的振聋发聩,也有伯林“多元价值”的清醒洞察,适合对现代思想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学术价值与影响
该书是理解西方现代思想的入门经典,被誉为“带着体温的思想简史”。它不仅梳理了现代思想的演进逻辑,更回应了当代人的精神困惑(如“人生意义”“自由与责任”“公平与效率”),为读者提供了辨析观念源流、理解现代性困境的理性框架。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书籍简介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政治学博士生导师刘擎的经典著作(2021年1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旨在系统梳理西方现代思想的核心脉络,帮助读者理解现代社会的深层逻辑与精神困境。全书以19位西方思想家​(如韦伯、尼采、萨特、阿伦特、波普尔等)的理论为经纬,...(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擎,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现当代西方思潮与国际政治问题。代表著作《纷争的年代》《悬而未决的时刻》等。自2003年起每年撰写《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是许多学者每年的必读文章。

目录
前言 打开一本书,开始一次思想探索之旅/001
导论
01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008
02什么是现代和现代性/014
03古今之变:古代和现代到底哪里不一样/019
第一章现代思想的成年
04路标:韦伯与现代思想的成年/030
05韦伯I:为什么说“祛魅”是人类的梦醒时分/036
06韦伯II:现代的“诸神之争”是怎么发生的/042
07韦伯III:工具理性会带来什么问题/048
08韦伯IV:“现代的铁笼”是怎么铸就的/054
第二章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09路标:现代人的“精神危机”/060
10尼采I:“上帝死了”究竟是什么意思/066
11尼采II:“超人”究竟是什么人/072
12尼采III:我们还有共同的真相吗/078
13弗洛伊德I:为什么说他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084
14弗洛伊德II:精神分析学说真的是科学吗/090
15萨特I: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095
16萨特II: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100
17萨特III:为什么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106
第三章20世纪的教训
18路标:20世纪的灾难为什么不可思议/114
19鲍曼:大屠杀是因为疯狂吗/120
20阿伦特I:大屠杀真的是“平庸之恶”吗/126
21阿伦特II:怎么才能不变成坏人/132
22波普尔I:科学是怎么被重新定义的/138
23波普尔II:为什么人类不能创造出完美社会/144
24哈耶克I:没有设计规划,能够形成秩序吗/150
25哈耶克II:“理性的自负”为什么很危险/155
26伯林I:是“狐狸”还是“刺猬”/161
27伯林II:价值一元论错在了哪里/166
28伯林III:你想要的是哪种“自由”/173
29马尔库塞I:“舒适的”不自由是怎么一回事/179
30马尔库塞II:我们是“单面人”吗/185
31马尔库塞III:“实质性的变革”是有可能的吗/191
第四章自由主义及其批判者
32路标:自由主义为什么会不断遭到挑战/198
33罗尔斯:怎么才能实现社会正义/206
34诺齐克:最自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213
35德沃金:什么样的平等才合理/221
36桑德尔:当代人需要为历史事件负责吗/227
37沃尔泽:“原子化的个人”是怎么诞生的/234
38泰勒:如何“成为你自己”/242
39哈贝马斯:为什么“交谈”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250
尾声后冷战时代的争论
40路标:后冷战时代的世界秩序/260
41福山:“历史终结论”究竟在说什么/266
4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275
43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282
补充讲解/289
答学友问/317
推荐阅读书单/349
后记:感想与致谢/350
参考文献/356
人名索引/365
(展开全部)

经典台词(15)
1. ​关于“古今之变”与现代性的本质​
“古今之变的三个特征:个人主观价值绝对提升(主观意见压倒客观标准)、自然秩序被打破(失去共同的好坏对错标准)、理性秩序建立(通过理性建立新秩序但带来新问题)。”
“古今之变的思想动力是‘理性’观念——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推动了人类中心主义(征服自然)与个人主义(群体性分离)的转变,带来了科技进步与个人自由,也导致了生态破坏与孤独感。”
2. ​关于“韦伯的现代性诊断”​​
“韦伯的三个命题:世界的祛魅(理性祛除自然与宗教的神秘性)、诸神之争(价值多元导致冲突)、现代的铁笼(工具理性主导的社会制度使人‘非人化’)。”
“工具理性(关注手段最优)压倒价值理性(关注目的意义),导致社会‘手段压倒目的’——比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员工的情感需求。”
3. ​关于“尼采的虚无主义与超人学说”​​
“人生虚无:人生没有先天意义,所有意义都是人为赋予的;理论虚假:用理论(如宗教、道德)掩盖虚无,让人陷入幻觉;生命强健:直面虚无,激发创造力量(超人学说)。”
“视角主义:没有客观真相,只有‘共同视角’的错觉——比如过去用‘天狗吃月亮’解释月食,现在用‘天文视角’,视角决定事实。”
4. ​关于“萨特的存在主义”​​
“存在就是虚无:人没有固定本质,通过选择与行动创造自我;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为争夺主体性而斗争(如爱情中的控制与反控制)。”
5. ​关于“阿伦特的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艾希曼并非残暴恶魔,而是‘丧失思考能力’——用陈词滥调掩盖真实想法,拒绝反思,导致大规模屠杀。”
6. ​关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可证实’,而是‘可证伪’——科学通过‘提出猜想—检测猜想—修正猜想’的循环进步,而非归纳‘绝对真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