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书籍简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划时代著作,被誉为“20世纪经济学的分水岭”。该书以1929年大萧条为背景,系统批判古典经济学理论,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主张通过政府干预调节经济,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核心内容与理论创新
有效需求理论
核心命题:失业和经济衰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不足,而非古典经济学主张的“市场自动均衡”。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受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制约。
乘数效应:投资波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放大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揭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萨伊定律的颠覆:否定“供给创造需求”的传统观点,指出非自愿失业的普遍性。
利率与货币理论:提出利率由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决定,而非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均衡。
政策主张
国家干预: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如公共工程、赤字预算)和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社会哲学:批判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呼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稳定消费预期。
结构框架
全书六编38章,从理论推导(如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到政策实践(如货币工资与物价调控),最终落脚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反思。
第一编 引论
第一章 何谓通论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 单位的选择
第五章 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
第六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关于使用者成本的附录
第七章 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第三编 消费倾向
第八章 消费倾向:Ⅰ.客观因素
第九章 消费倾向:Ⅱ.主观因素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第四编 投资诱导
第十一章 资本边际效率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第十三章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第十四章 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第十四章附录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嘉图《赋税原理》
以及其他著作中的利息率理论
第十五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业务动机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考察
第十七章 利息和货币的主要性质
第十八章 对就业通论的复述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价格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的改变
第十九章附录 关于庇古教授的《失业论》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第二十一章 价格论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点思考的概述
第二十二章 略论经济周期
第二十三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第二十四章 对《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的简要总结
人名译名对照表
重要名词及书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