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爱与勇气:印度思想家斯瓦米·辨喜传》书籍简介
《爱与勇气:印度思想家斯瓦米·辨喜传》是印度教大师、学者斯瓦米·尼基拉南达(Swami Nikhilananda)撰写的近代印度思想家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又称“辨喜”)的生平与思想传记,2025年6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译者为闻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印度哲学研究者)。
核心内容与特色
生平与思想的融合:
本书以辨喜的“早期岁月”“圣者足下”“灵魂操练”“漫游生涯”“行脚西方”等人生阶段为脉络,结合其修行经历、西方弘法历程及思想发展,全面呈现了他从“求道者”到“精神导师”的蜕变。书中不仅记录了他的个人经历(如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的震撼发言),更深入解析了其“吠檀多哲学”“奉爱瑜伽”“行动瑜伽”等核心思想的形成过程。
思想的国际影响:
辨喜是近代“东学西渐”的关键推动者。1893年,他在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上提出“普遍性宗教”(Universal Religion)理念,倡导“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宗教和谐观,打破了当时基督宗教与东方宗教的对立格局。其思想不仅重振了印度精神,更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宗教对话与东方文化传播——他在欧美建立的“罗摩克里希纳传道会”至今仍是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印度文化机构。
可读性与学术性结合:
本书语言通俗流畅,将辨喜的深邃思想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故事;同时附有“词汇略释”“专用名词”“辨喜云游路线图”等工具性内容,兼顾学术严谨性。书中还收录了辨喜的多篇重要言论(如关于“奉爱瑜伽”“禅定”“服务”的论述),为读者提供了直接接触其思想的机会。
《爱与勇气:印度思想家斯瓦米·辨喜传》书籍简介 《爱与勇气:印度思想家斯瓦米·辨喜传》是印度教大师、学者斯瓦米·尼基拉南达(Swami Nikhilananda)撰写的近代印度思想家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又称“辨喜”)的生平与思想传记,2025年6月...
(展开全部)【作者简介】
[印]斯瓦米·尼基拉南达(Swami Nikhilananda)
神圣母亲室利·莎拉达·黛维(Sarada Devi)之亲传弟子,1895年出生,1924年正式剃度为罗摩克里希纳教团僧侣。斯瓦米·尼基拉南达尊者曾于喜马拉雅山的道院潜修数载,精研印度教及世界诸派哲学体系,1931年赴美弘法。尊者于1933年创立纽约罗摩克里希纳-辨喜中心(Ramakrishna-Vivekananda Center),自此驻锡该道院,于1973年圆寂。
【译者简介】
闻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曾孤身漫游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森林,追随印度僧人修习印度哲学。兼任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大型文化丛书《梵澄译丛》主编,出版著作《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等20种。
《爱与勇气:印度思想家斯瓦米·辨喜传》金典台词(辨喜核心思想摘录)
辨喜的言论以“炽热的情感”“深刻的哲思”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著称,以下是其思想的核心表达:
解读:辨喜认为,“爱”是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能消除恐惧与烦恼;“勇气”则是坚守真理、践行使命的基石,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生的“支柱”。
“我所皈依的宗教教导世人要容忍和普遍地接受其他事物,对此我引以为荣。我们不仅相信普遍宽容,而且接纳所有的宗教都是真实的……我来,不是为了让你们接受新的信仰……我是要你们保持原来的信仰,我要让循理会信徒成为更好的循理会信徒,长老会教友成为更好的长老会教友,唯一神教派的教徒能够成为更好的唯一神教派的教徒。我要教会你们活出自己的真理,要启示你们内在的灵魂之光。”
解读: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上的发言,是辨喜“普遍性宗教”理念的经典表达。他反对宗教冲突,主张通过“活出自己的真理”实现不同宗教的和谐共存,这一理念至今仍对全球宗教对话具有重要启示。
3. 关于“奉爱瑜伽”(Bhakti-yoga)
“奉爱瑜伽是人们对上帝真正发乎内心的一种性灵探索,它是在爱中发育,在爱中展开,又是在爱中结束的寻找。爱上帝的某个神圣而疯狂的特别时刻,会带给人们一种彻底的解脱、永恒的自由。”
“巴克提(Bhakti)是对上帝强烈的爱。一个人一旦获得了这种爱,他就会爱上所有人、所有事物,再也不会恨任何人、任何一事一物。因为,他是永远地被满足了。而这种爱不能被简化为任何一种世俗利益,因为,只要世俗的欲望存在,这种爱就一定不会发生。”
解读:辨喜强调“奉爱”是通往神性的最高路径,其核心是“无条件的爱”——对上帝的爱会延伸至对所有生命的爱,超越世俗的利益与欲望,实现真正的解脱。
“时刻记得,你是无所不在的阿特曼(Atman)。‘我既不是身体,不是心意,也不是分辨的菩提,既不是粗糙的身体,也不是精微的身体’。通过这种损之又损的消解之法,让你的心灵逐渐沉浸于一种超验的知识当中,那才是你本性真正生长的方向。”
“自私是最大的罪过:考虑问题时,总是自己逻辑在先。那些认为‘我要先吃,我要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钱,我要拥有一切’的人,认为‘我要比别人先上天堂,我要比别人先得解脱’的人,都是自私的人。而无私的人则说:‘我将是最后一个;我不在乎上天堂;如果能帮助我的兄弟,我宁愿下地狱。’这种无私品格,即是对人类宗教精神的真实考验。”
解读:辨喜的“禅定”强调“消解自我”,回归“阿特曼”(灵魂)的本质;“服务”则是“无私”的实践——通过帮助他人,实现“真我”的觉醒,这是他对“责任”与“道德”的核心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