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书籍简介
作者:萧红(1911-1942)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2023年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等
出版时间:1940年完成创作,2020年列入教育部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
ISBN:9787548853091(济南出版社版)
装帧:平装
页数:约200页
主题:乡土文学、童年回忆、社会批判、女性生存困境
内容梗概
《呼兰河传》以萧红童年视角展开,通过七章及尾声,描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社会风貌与人性百态:
自然与民俗:开篇以“大泥坑”隐喻生存困境,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等民俗活动展现愚昧与信仰交织的生存状态。
人物群像:
祖父:慈祥的庇护者,后花园是自由与温情的象征。
小团圆媳妇:12岁童养媳因“不守妇道”被集体暴力虐杀,揭露封建礼教之恶。
冯歪嘴子:磨坊工人妻子难产死后,独自抚养幼子,象征底层生命的顽强。
有二伯:偷窃成性却以“均平”自辩,体现奴性人格。
悲剧内核:生老病死无人问津,民众麻木度日,最终以“我”的回忆收尾,时空流转中透出苍凉。
核心艺术特色
散文化叙事:打破线性结构,以情感逻辑串联场景,如“后花园”作为诗意与自由的象征反复出现。
诗化语言: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多重时空叠合:儿童视角的纯真与成年叙述者的批判交织,现实苦难与童年记忆形成张力。
隐喻与象征:
“大泥坑”吞噬人畜,象征封建愚昧对群体的禁锢。
“火烧云”绚丽短暂,暗喻生命易逝与希望幻灭。
附录
茅盾论《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后记/骆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