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楼》是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3-1966年,被誉为“揭露极权主义的史诗”。以下为书籍简介及经典台词摘录:
书籍简介
核心内容
故事主线:主人公奥列格·科斯托格洛托夫(Олег Костоглотов)是一名因“莫须有罪名”被流放的劳改营幸存者,身患癌症后住进名为“癌症楼”的医院接受治疗。小说以他在医院的经历为主线,通过病友群像展现苏联社会体制下的个体困境与人性挣扎。
叙事特色:
象征隐喻:癌症楼既是物理空间,也是极权社会的缩影;激素疗法象征权力对个体自由的剥夺。
多视角叙事:通过不同患者的故事(如官僚鲁萨诺夫、地质学家瓦吉姆、女医生薇加),揭示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
创作背景
索尔仁尼琴本人因批评斯大林入狱8年,两次从癌症中幸存,作品基于其亲身经历创作,但为规避审查,隐去具体政治指向。
1968年因《癌症楼》等作品被苏联作协开除,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其“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传统时展现了正义力量”。
主题深度
社会批判:揭露苏联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压迫与个体尊严的丧失,批判官僚主义与集体主义对人性异化的本质。
生命哲学:通过癌症患者的生死挣扎,探讨“活着”的意义——既是对抗肉体消亡的本能,也是对精神自由的追寻。
权力隐喻:医院中的等级制度、信息封锁与强制治疗,映射极权社会对个体生命的操控。
文学地位
开创“疾病政治学”书写范式,与《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共同构成“古拉格文学”三部曲。
被译林出版社列为“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丛书,姜明河译本以冷峻笔触还原原著的压迫感。
第一章 根本不是癌3
第二章 念书不能增添智慧11
第三章 小蜜蜂26
第四章 病号的焦虑39
第五章 医生的焦虑53
第六章 活检的始末63
第七章 治病的权利77
第八章 人们靠什么活着88
第九章 Tumor cordis100
第十章 孩子们112
第十一章 桦树癌125
第十二章 一切欲望和激情全都复归140
第十三章 幽灵也一一归来160
第十四章 审判170
第十五章 每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180
第十六章 荒唐的事191
第十七章 伊塞克湖草根199
第十八章 哪怕在墓道入口处214
第十九章 接近于光的速度225
第二十章 美好的回忆239
第二十一章 阴影消散252
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流入沙漠的河265
第二十三章 为什么不过得好点呢271
第二十四章 输血292
第二十五章 薇加306
第二十六章 卓越的创举319
第二十七章 人各有所好333
第二十八章 处处是单数345
第二十九章 硬话与软话359
第三十章 老医生372
第三十一章 市场偶像384
第三十二章 从反面来看398
第三十三章 顺利的结局411
第三十四章 结局也比较悲惨424
第三十五章 创世的第一天435
第三十六章 也是最后的一天457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