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
译者:韩安/韩乐理(2020年新星出版社版)、钱逊(江苏人民出版社版)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经典译本)、新星出版社(手稿复刻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插图版)
成书时间:1859年11月24日首次出版,中文版多次再版
核心内容: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提出“自然选择”为核心机制,推翻神创论与物种不变论
装帧:平装/精装(不同版本页数不一,如商务版502页,新星版404页)
文学地位:科学史上划时代巨著,被誉为“生物学领域的《圣经》” —
内容梗概
核心理论:
物种可变性:所有生物非神创,而是由共同祖先经漫长演化而来。
自然选择:生物因资源有限而竞争,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易存活并传递有利变异。
渐变性:微小变异经代际积累引发物种分化,如雀鸟喙型适应不同食物 。
结构框架:
15章主体:
第1-2章:家养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现象(如鸽子品种、植物分布)。
第3-5章: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原理及变异法则。
第6-7章:回应学界质疑(如器官复杂性是否可渐进演化)。
第8-14章:地理分布、胚胎学、残迹器官等证据链。
第15章:结论与生命树隐喻 。
科学突破:
首次以实证推翻“特创论”,提出“共同祖先学说”。
整合地质学(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如加拉帕戈斯群岛物种差异)等多学科证据 。
本书第一版问世前,人们对物种起源认识进程的简史
绪论
第一章 家养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理论的诸项难点
第七章 本能
第八章 杂种现象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
第十章 论生物在地史上的演替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第十三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发育不全的器官
第十四章 复述与结论
译后记
附录:译名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