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书籍简介
《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是作家、电影研究者唐棣的著作,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5年3月出版。该书以文化随笔的形式,系统梳理了1959年至1968年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发展脉络、核心精神与代表人物,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电影史普及读物。
核心内容与特色
运动全景与关键事件:
书中以“反传统、反体制”为核心,梳理了新浪潮运动的起源(如《电影手册》“手册派”与拉丁区“左岸派”的崛起)、标志性事件(如1959年特吕弗《四百击》获戛纳最佳导演奖)及重要导演(特吕弗、戈达尔、瓦尔达、夏布洛尔等)的创作轨迹。例如,夏布洛尔的《漂亮的塞尔吉》(1958年)被视为新浪潮的“先声”,特吕弗的《四百击》(1959年)则以少年安托万的逃亡,撕开了传统电影的“规训”幕布。
美学与精神的诠释:
作者强调,新浪潮的核心是“将摄影机从制片厂夺回街道”,通过低成本、实景拍摄、即兴台词等方式,打破传统电影的“虚假性”与“戏剧化”,强调“真实生活的记录”。例如,戈达尔的《精疲力尽》(1960年)通过“跳接”剪辑与“无因暴力”的情节,传递了“绝对自由”的虚无感;瓦尔达的《天涯沦落女》(1962年)则以女性视角质问“自由边界”,成为女性主义电影的先驱。
时代与文化的映射:
书中将新浪潮运动置于二战后法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分析其与“婴儿潮”“阿尔及利亚战争”“五月风暴”等历史事件的关联。例如,特吕弗的《四百击》通过安托万的“逃亡”,反映了战后法国青年的“迷茫与反叛”;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则通过“虚无主义”的主题,批判了消费社会的“异化”。
65 第二章 电影比生活更重要吗?
119 第三章 新浪潮中的女导演
151 第四章 类型的、太类型的!
195 第五章 记忆,作为一种立场
241 第六章 巴黎不属于任何人
305 附 录 弗朗索瓦·特吕弗年表
320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