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拉拉》书籍简介
《我是马拉拉》(I Am Malala)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的自传,由马拉拉与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Christina Lamb)合著,2014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
核心内容
本书以马拉拉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她从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成长为“女性教育权捍卫者”的传奇历程:
童年与成长:马拉拉出生于开明的教育工作者家庭,父亲齐亚丁为男女学生开设私立学校,鼓励她追求知识;童年时期的她天真烂漫,热爱阅读与写作,梦想成为医生。
塔利班的威胁:2009年起,塔利班控制斯瓦特地区,禁止女性接受教育,摧毁女子学校,威胁马拉拉及其家人。马拉拉并未沉默,11岁时便为BBC撰写博客,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女童教育问题。
抗争与遇袭:2012年10月9日,15岁的马拉拉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遭塔利班枪手袭击,头部中枪,生命垂危。经英国医院抢救,她奇迹生还,康复后更坚定地继续抗争。
国际影响:遇袭事件引发全球关注,马拉拉成为“女性教育权”的象征,先后获得巴基斯坦“国家和平奖”、国际儿童和平奖等荣誉,并于2014年与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最年轻得主)。
作品价值
《我是马拉拉》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部“勇气与希望”的励志传奇。马拉拉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她在极端环境下的抗争经历,传递了“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勇气能战胜恐惧”等核心信念,激励了全球无数人为儿童权益与教育公平而努力。
序幕那一天,我的世界不复从前
第一部塔利班到来之前
1 女儿诞生
2 我的父亲“猎鹰”
3 成长在校园
4 我们的村庄
5 我为什么不戴耳环,普什图人为什么从不道谢
6 垃圾山的孩子们
7 想让学校关张的穆夫提
8 强震之秋
第二部死亡之谷
9 电台毛拉
10 太妃糖、网球和斯瓦特的佛像
11 聪明的班级
12 血色广场
13 古尔·玛凯的日记
14 异样的和平
15 离开河谷
第三部三个女孩,三颗子弹
16 悲伤之谷
17 为长高祈祷
18 女人与海
19 秘密的塔利班化
20 谁是马拉拉?
第四部生死之间
21 “真主啊,我把她托付给你”
22 通向未知的旅程
第五部第二次生命
23 “伯明翰,头部中枪的女孩收”
24 “他们夺走了她的笑容”
后记一个孩子,一位老师,一本书,一支笔……
特殊用语表
巴基斯坦及斯瓦特大事年表
致谢
关于马拉拉基金会
马拉拉与本书编辑朱迪·克莱恩的对谈
供大家探讨的问题与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