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电视剧《中流击水》时间跨度: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8年井冈山会师,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探索革命道路的十年历程。
核心主题:以“红船精神”为统领,聚焦毛泽东的“寻路”历程,揭示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中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关键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1919年):青年毛泽东、周恩来等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奠定革命思想基础。
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石库门会议被迫转移至嘉兴南湖,完成建党伟业。
国共合作与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北伐,后因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走向分裂。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1927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启创建人民军队之路。
井冈山会师(1928年):毛泽东与朱德会合,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方向。
人物群像:
毛泽东(王仁君饰):从留法勤工俭学转向本土革命,提出“穿合脚的鞋”理念,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李大钊(董勇饰):传播马克思主义,以“铁肩担道义”精神慷慨就义。
周恩来(曲哲明饰):觉悟社成员,以化名“五号”投身革命,展现青年领袖的觉悟与牺牲。
蒋介石:从合作到背叛,揭示权力与革命的复杂博弈。
电视剧《中流击水》时间跨度: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8年井冈山会师,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探索革命道路的十年历程。 核心主题:以“红船精神”为统领,聚焦毛泽东的“寻路”历程,揭示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中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关键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展开全部)
经典台词(24)
纠错 补充反馈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场景: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头,回忆青年壮志,呼应全剧“红船精神”内核。
意义:象征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激流中破浪前行的勇气与担当。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场景:李大钊就义前慷慨陈词,展现革命者的坚定信仰。
意义:批判反动势力对进步思想的镇压,彰显共产主义的不朽生命力。
“我们当然要有人到国外去学习新事物,但也要有人留在国内解决自己的问题。”
场景:毛泽东与同学讨论救国道路,强调立足国情的重要性。
意义:批判盲目效仿西方,提出“走自己的路”的革命哲学。
“农民风起云涌之日,就是中国彻底改变之时!”
场景:毛泽东向党内同志阐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推动土地革命。
意义:揭示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核心作用,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奠基。
“世上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走路,贵在坚持。”
场景:毛泽东领导“驱张运动”时激励同伴,展现革命者的韧性。
意义:隐喻中国革命需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方能胜利。
在历史回响中,聆听信仰的声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的豪迈宣言,出自《沁园春·长沙》。这句台词象征着革命者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成为全剧的精神象征。
“今天为主义牺牲掉自己的名氏,在将来,我们为民族、为国家、为大众,还要准备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这才是觉悟社最起码的觉悟。”
——周恩来在天津觉悟社成立时的演讲。这句台词体现了革命者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奉献精神。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李大钊在绞刑架前的誓言。面对死亡,李大钊毫无畏惧,展现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
“树上的蝉要蜕皮,人也要蜕变、新生,年轻人更要注意思想上的蜕皮、主义的新生。”
——剧中人物关于思想蜕变的讨论。这句台词隐喻了革命理念的更新与传播,强调了思想解放和主义创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