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七七事变主要讲述了1937年北平被日军军事威胁,29军在军长宋哲元率领下驻守宛平城。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严词拒绝,于7月7日深夜发动进攻,史称“七七事变”。
核心冲突:
军事对抗:日军动用飞机、大炮猛攻宛平城,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率部殊死抵抗,最终壮烈殉国。
政治博弈:国民党内部对日政策摇摆,中共推动国共合作,周恩来赴庐山与蒋介石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性抉择:宋哲元为保存实力撤军,张自忠孤身留北平周旋,展现军人在忠义与生存间的挣扎。
结局:
29军撤退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影片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呐喊收尾,象征中华民族觉醒。
七七事变主要讲述了1937年北平被日军军事威胁,29军在军长宋哲元率领下驻守宛平城。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严词拒绝,于7月7日深夜发动进攻,史称“七七事变”。 核心冲突: 军事对抗:日军动用飞机、大炮猛攻宛平城,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率部殊死抵抗,最...(展开全部)
经典台词(22)
纠错 补充反馈
“钢铁般的民族团结,是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
——周恩来在庐山谈判中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用热血灌溉祖国热土,用青春点燃中华未来!”
——29军战士出征前的宣誓,体现青年军人的家国情怀。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佟麟阁、赵登禹战前动员,成为全片精神内核。
“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影片结尾的呐喊,呼应历史真实情境。
“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
——张自忠留守北平时的内心独白,刻画军人悲壮使命感。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语境:佟麟阁、赵登禹等将士在战场上的誓言。
精神象征:展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成为抗战精神的核心表达。
“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
语境:蒋介石发表讲话,表明抗日态度。
政治意义: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强调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
“大刀出鞘,弟兄们为中国人争气的时候到了!”
语境:29军将士准备迎战时的口号。
战斗意志: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展现不畏强敌、敢于抗争的精神风貌。
“只要我何继峰一息尚存,誓死学习国史,消灭世仇!”
语境:角色何继峰的誓言。
历史使命感: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重要性,体现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